"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 今年3月29日,海南省高考报名结束后,面对高考移民数字又创新高,民间传说过万。在当地考生反应强烈的巨大压力下,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足够的政策依据和充分的证据,发出了封堵令,5月17日在媒体上公开340人被取消报名的消息并在网上公开被取消的学生名单。然而,看似铁板钉钉的事情竟然也会改变,5月31日封堵令便“食言”,终成一纸空文。
2. 封堵令被取消背后是复杂的数方“博弈”结果。据报道,每一个能够成功移民的考 生家庭里,至少有一位身份为科级干部以上的父亲或母亲,或是经济条件较为宽裕,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活动能量都非同小可。也正是基于此,让教育部的高教管理部门和信访接待部门在海南封堵令发出后,连续接待了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省的一拨拨学生家长,让海南省教育厅的官员们接到了全国各地亲朋好友们的请托。于是,最终的结局是,在“考生是无辜的”理由面前,封堵令于瞬间灰飞烟灭。于是,有人便依据海南省封堵高考移民风波定论说,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移民现象是堵不住的。
3. 海南“高考移民”的家庭背景,非常清晰地表明,这一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有权和有势的人。这样悖论就出现了,一种从法理上合法的行为,最后导致的是极大的不合理。因为这一行为的发生,绝对是依赖金钱和权力的,它基本上远离平民。政府如果视“高考移民”为非法,事实上对平民有利,但又会使“教育不公”成为合理。所以,对政府来说,眼光还是要放远,要下决心改变“教育不公”的格局,而不是维持所谓的现实。毕竟,没有不能改变的现实,只有不想放弃的利益。
4. 今年4月30日到5月2日,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宝坻一中等10多所高中,在山西大同,山东滨州、东营,河南三门峡、洛阳、安阳,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面向外省市应届初中毕业生,组织招生考试。据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校长陈立鸿介绍,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十四中在山东东营准备招收8名学生,报名参加考试者800人,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山东、河南的初中毕业生,花10万元到天津、上海读高中,就能获得100分的高考地区差。这个诱惑力是如此之大,“五一”期间天津部分高中面向外省市考生组织考试,赴考者之踊跃堪称百里挑一,形成津门一景。就在各地纷纷出台禁令,拒绝高考移民之时,得到合法授权的高中移民却悄然出现。专家指出,高中移民是当前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差距较大状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实质是花钱购买考试的权利。它对高考的地区不公平性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却又加剧了教育的阶层不平等。高中移民,实际上拷问的是社会公平。
5. 高考移民实质上是花钱购买考试的权利,实际上拷问的是社会教育公平问题,非但加剧了教育的阶层不平等,更对高考的地区不公平性提出了挑战。人们担心的是,“对违规者的宽容将会导致更大规模的违规”,“大量的灰色中介行为又将继续被默许,众多的考生家庭将继续付出大量钱财,制造出新的、更多的不平衡”。人们忧虑的是,类似的情况还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继续上演。更多的人则是希望类似的事情再也不要发生。没有人会怀疑当今高考制度的不公正、不合理,同样也没有人愿意认同高考移民的合法化、常态化,因为“花钱购买权利”非但导致了选拔考试的异化和堕落,更为钱、权等利益寻租提供了气候和土壤,极不利于高考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不说,最起码目前是极大地牺牲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平等权。这种“以恶治恶”的手段,用来抵制风行日久的高考体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不可能寻找到足以服人的依据和凭借。 ||
6. 在目前高考体制尚未变更、改进的情形下,人们更易于接受的是尽最大程度维护目前高考体系的相对稳定,而不是一部分人凭借资源优势取得不平等的权利,也不愿看到相对合理的高考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名利场,要知道,一旦高考移民得到政策准许和认可,将有无穷尽的考生家长为高考移民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而那些贫寒却品学兼优的农家子弟将进一步丧失求学深造的良机。这非但是对极大多数考生平等权的亵渎,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为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如果连最起码的教育公平都不能保障,何谈社会公正。所以说,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就眼下的制度来说,严厉封堵高考移民,严格制止权钱交易,不失为相对较好的选择。
7. 新疆特克斯县一名户籍民警,一夜之间为“高考移民”开出30多本户口。“一多一高二低”——招生计划多,录取比例高,录取分数低、报考条件要求低的现状,也使海南成为“高考移民”向往之地。
8. 现在的关键问题,已不是“高考移民”有没有合理性,而是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将扩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个相对周期过去之后,将可能使中国社会成员的基本流动方式日趋对强势集团有利,而处在弱势的大多数中国人向上流动的方式日趋封闭。这样下去,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精英构成的单一性,而精英构成的单一性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不利的
9. “高考移民”的合理与否,是一个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它的天然合理性,是建立在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基础之上的。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选择,社会设置了不公正前提,同时也就必然会使强势者使用另外的方式反抗。如今,教育不公最大的受害者主要是平民,因为他们没有反抗不公正的基本资源。强者可以使用经济手段动摇和改变不合理的制度,更强者则可以使用权力,而平民是没有办法的。
10.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杨东平、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李春玲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按照“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方针,我国采取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倾斜、向传统名校倾斜,1980年设立重点中学制度,1995年推动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但从“以人为本”角度讲,不论城乡、东西部、家庭状况,作为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资源,应当让所有受教育者分享。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教育资源的扩大,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实现教育公平正当时。教育公平应该作为教育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把优质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11. 据湘声报报道,湖南一农民看到新疆与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差100分左右,为了儿子高考能考上清华大学便不惜花费血本,举家从湖南迁往新疆。不幸的是高考前却被当地教育局取消高考资格。当地的学校对此解释,石河子市从1990年代开始到现在,外来考生由4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虽然当地的学校对外来考生带来的升学率和不菲的学费表示欢迎,但当地考生们却对此不满。有的学生称他们学校的前50名,已没有本地人了,这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反对。 为此,石河子市出台政策,严堵高考移民:凡在本地参加高考的非本地考生,除往年规定的考生本人及法定监护人必须有新疆户籍外,还规定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后两个学年必须在新疆就读。最终,这位家长和儿子的努力付诸东流。
12. 李文成代表在谈及教育公平问题时,谈到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河南作为高考大省,考生众多,但由于录取分配名额有限,导致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前几年甚至比一些发达省市高出百分左右。长期以来,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有些家长想方设法把学生户口转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或者转到新疆、西藏等地,试图以此来享受分数更低的待遇。这些都是明显不正常的现象,可能会漏掉很多优秀人才,也不利于经济欠发达省市人才的涌现、培养以及地区科教水平的迅速提高。他建议,最起码教育部所属高校招生过程中应该一律平等,因为这些高校并不是某些省市办的,是属于国家的,录取分数线也应该统一。
13. 在目前情况下,招生指标完全做到统一是不可能的,这其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教育部所属高校所在地政府给予其很多支持,所以指标可能会对所在城市有偏重;各省市属高校更是存在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持等,当地生源优先。考虑到上述原因,高校招生指标分配公平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渐进式实施。
14. 针对“高考移民”,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新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内蒙古出台了具体规定,严厉查处“移民”考生;宁夏则在各级教育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予以公布。教育部也出台过文件,予以制止。然而,专家对此提出质疑:“堵”固然有一定效果,但“堵”只是增加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
15.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王烽博士说,作为一个新问题,“高考移民”暴露出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移民”固然侵犯了当地考生的利益,挤占了名额,但为何一样的考试,各省分数线的差异有的高达百分?清华大学刘西拉教授“反对‘高考移民’”,但他也认为,从全国来讲,高考分数线差异确实值得关注。近在咫尺,但一位考生在南京还是在上海考,结果可能完全两样,因为江苏考分非常高,“高考分数线确需改进”。 有关专家质疑,教育欠发达地区录取分数线略低的政策实施几十年,并未实现提高当地教育乃至经济水平的“初衷”,因为考出去的学生大都流失到经济发达地区。但也有专家指出,不能光算录取分数和录取率不相等这笔“小账”,还应算各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笔“大账”。如2000年上海毛入学率为37%,四川只有9%,“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考录取率固然较高,但整体上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是少。”
16. “‘高考移民’凸现出中国公共教育体制正在遭遇的挑战。”教育政策专家劳凯声教授说,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是一种典型的计划体制的做法,正越来越遭受质疑。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打破了教育领域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人们要求享有一种更高水平、更公平的教育,以及一||种更公平、更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教育权是最大的公平权,在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上,政府责无旁贷。他建议,高校招生政策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保证招生录取的机会均等,以能力为本位,人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应设置多个录取标准;二是市场不能提供的产品,如老、少、边、穷地区急需的人才应由国家加以解决,并以严格的程序予以保障,否则易造成新的不公平现象。作为一个新问题,“‘高考移民’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对待,慎重解决。”
三、申论要求
1. 对给定材料进行阅读,分析“高考移民”的原因以及目前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缺陷。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600字左右。(40分)
2. 根据给定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60分)
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已有不少年头,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高招不公的话题也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屡屡提及。随着海南“高考移民”事件的发生,高考移民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从繁杂的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几个要点,有关部门为高考移民开了绿灯,对于高考移民褒贬不一,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想尽办法移入落后地区等
"
责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