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甘肃政法干警专科类申论试题答案
一、对政法类考生的三点启示
2009年甘肃省专科类政法干警申论考试,再次以“开胸验肺”为主材料,这是江苏、湖南之后,政法干警招考中第三次以同一事件为题材,也是同一题材第三次运用于申论考试。本次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三点启示: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中“普遍性、时效性、非敏感性”三点俱备的事件。“开胸验肺”折射出农民工维权难、职业病频发问题,弱势群体维权困难、政府部门偏向强势集团、作为不当,是普遍问题;“开胸验肺”是今年前、中期发生的,发生与解决的时间与考试十分接近,属时效性强的话题;“开胸验肺”得到了妥善解决,事件中的利益诉求人得到了赔偿,相关机构和人员受到处理,已不具备敏感性,属于“消去敏感性”的话题。因此,可作为申论命题的热点事件三项特性同时具备,这与“瓮安事件”进入山东、重庆省级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本质相同,此点考生应当注意把握,在社会热点中注意鉴别同时具备这三特性的事件,以正确准备题材。
第二,要建立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储备。甘肃政法干警专科申论考试题中含有“九龙治水”现象与对策的问题,同时“开胸验肺”、“农民工健康维权”的解决也包含表层与深层的思考,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对问题的理解就不可能深,也不可能准确地鉴别和利用给定材料。考生在平时阅读新闻应注意类似“九龙治水”、“开胸验肺”那样带有新意、普遍意义、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词汇,尽可能了解其来龙去脉,以备下笔言之有物。
第三,要联系民生,从政府职责、行政伦理和法律完善与执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近年各地各类申论考试的普遍规律是更加关注民生问题,而民生话题并非单纯一个改善民众生活的问题,而往往与政府履行职责、贯彻行政伦理要求、完善和执行法律有关,例如水价上涨、治理酒驾、缓解交通压力等问题,均与政府怎样科学合理地施政、达到民意与公共利益的统一有关,决定民生问题解决,是政府的施政方式和执行水平。尤其是政法类职位的考生,更应注意从法律角度考察问题,立足于专业特长,联系自己的职业选择,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
二、参考答案
1.概括“张海超事件”反映的农民工治病难及职业病频繁的主要原因。
答案(446字)
农民工治病难及职业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用人单位在保障工人健康权益上没有依法履行责任。许多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工人患职业病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是法律对于职业病认定依据的规定存在漏洞。《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用人单位出具证明,实际中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愿“自证其罪”,往往拒绝出具证明,使劳动者很难从用人单位取得证据,及时接受医疗机构的诊断。
三是职业病鉴定的程序过于复杂。有关规定过于繁琐,鉴定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过程漫长,妨碍了职业病患者维权,延误了疾病的救治。
四是职业病的诊断由少数医疗机构垄断,鉴定过程缺乏监督和约束,鉴定结果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影响了劳动者维权。
五是有关部门行政执法存在缺位。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和卫生等部门没有充分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作为不到位,没有监督用人单位把法律规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对农民工提出的职业病鉴定要求受理和解决不及时,对负有责任的用人单位处罚不到位。
2.针对“九龙治水”现象,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721字)
“九龙治水”是指政府的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职责划分不科学,不同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在行政管理中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资源分散,遇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比如,食品安全监管和产品质量监督中实行分段负责的体制,多个部门各管一段,缺乏统一协调,各个管理环节之间存在脱节,造成监管上的真空,使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
要解决“九龙治水”体现的多头管理问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体制。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调整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使针对同一对象的管理职能集中于一个部门,促进权力集中行使、资源集约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
第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实现统一治理。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打破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建立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利用资源,实现统一治理,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问责。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行政问责,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积极利用群众和社会舆论对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监督评价,强化责任追究,对行政不作为、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确保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总之,通过改革,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根本转变。
3.就“张海超事件”反映的问题作副标题,写一篇1100字左右的文章。
全文(1230字)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张海超事件”反映的问题说起
“张海超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农民工职业病防治问题的强烈关注,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弊端,进而暴露了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深层次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健康是民生的重要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张海超事件”警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好劳动者的健康及其他合法权益,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民心之基。
农民工在遭遇层层障碍的情况下,只有以“开胸验肺”的极端手段才能使职业病得到认定,在当前中国的劳动者维权环境中具有普遍意义。根据媒体报道,类似“张海超事件”的职业病维权案例在全国普遍存在,职业病正在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健康乃至生存。
职业病防治关系着为数众多的劳动者切身利益,一个张海超的问题圆满解决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张海超”等待救治。为从根本上杜绝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现象,防止“开胸验肺”的悲剧再次上演,我们必须全面解剖“开胸验肺”事件的过程,准确梳理出其中的深层原因。尽管职业病频繁发生、劳动者维权受阻直接源于企业的违法行为,与法律的漏洞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用人单位出具证明,以及相关程序的繁琐,人为提高了职业病鉴定的门槛;但是,从深层次看,劳动者职业病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行政执法部门职责的关系更为重大。正是当地有关部门长期以来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没有尽到保证法律法规落实的责任,对用人单位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情况不检查、不督促,对工人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处理,长期不作为,致使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得不到纠正,劳动者权益得不到维护,为“开胸验肺”惨剧的上演提供了舞台。
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各级政府就要从自身充分、正确地履行职责入手,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际工作中,彻底消除职业病频发的条件。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他合法权益纳入职责,作为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其次,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和卫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劳动监察,严格督促用人单位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改善劳动环境,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定期为职工进行体检,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严厉处罚。同时,要对用人单位依法提供职业病鉴定证明开展监督,对拒不提供证明的,要做出必要的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最后,有关部门应理顺与职业病鉴定机构的关系。坚持政事分开,不得违法指定鉴定机构,严格监督鉴定机构的行为,确保鉴定结果科学、公平。
“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开胸验肺”,考验我们的父母官能否做到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只要真正以百姓的心为心,以百姓的心去想事、办事,并用坚定的决心和恒心去加以推进,劳动者权益一定能够得到有力的维护。在此过程中,政府将赢得民心,政府形象将相应提升,社会和谐之基也必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