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复习:地理环境常识

发布时间:2015-03-02 09:38:56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这在公务员考试的常识模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一、中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大致呈三级阶梯。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三级阶梯特点: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3.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四大高原及其地表特点: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
5.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
6.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7.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丘陵10%,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
(二)气候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2.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南部有小部分的热带季风气候。
3.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省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属新疆的吐鲁番。
4.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
7.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8.冬季风的发源地及风向: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可分为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
9.夏季风的发源地及风向: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的海洋,以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主。
1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河流
1.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且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2.主要河流: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
3.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4.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5.重要湖泊:青海湖(我国最大湖泊)、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
6.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
7.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
8.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珠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入南海,全长2210公里,流域在中国境内44.25万平方公里。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北江与东江基本上都在广东境内,三江水系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形成纵横交错、港汊纷杂的网状水系。
(二)湖泊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
主要湖泊

湖名 所在省区 面积(平方公里) 湖面高程(米)
青海湖 青海 4583 3196
鄱阳湖 江西 3583 21
洞庭湖 湖南 2740 33.5
太湖 江苏 2425 3.1
呼伦池 内蒙古 2315 545.5
洪泽湖 江苏 1960 12.3
纳木错 西藏 1940 4718
色林错 西藏 1640 4530
南四湖 山东 1266 35.5~37.0
博斯腾湖 新疆 1019 1048
三、太阳活动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对地球的气候(降水),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磁场(有“磁暴”现象)和在高纬度的夜空有极光出现。其平均周期约为11年。
四、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①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②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③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④晨昏线(圈):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五、大气
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地球上的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
3. 对流层该
层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六、主要自然灾害
1.暴雨洪涝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除了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水汽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监测防御: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中洋脊地震带。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七、人工环境
1.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京杭运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1800千米,北起北京市,南到杭州市,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3.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4.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