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

发布时间:2015-04-01 10:02:59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公务员考试中所考查的政治常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面作简要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
(二)唯物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能动作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处理好主客观关系,既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
(三)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3)把握因果关系。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把握事物之间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既要统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
2.发展的观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3)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反复,构成事物无限变化和发展过程,使事物不断从低级到高级。
(4)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5)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统一性和斗争性,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或者说,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又是特殊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各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着许多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又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7)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是辩证法的观点。两者最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四)认识论
1.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与唯物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科学地揭示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人的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3.认识的辩证法发展过程
认识要不断深入,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失去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重视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的作用。
(五)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4.人生价值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6.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