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特征
申论考试的特征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论”为议论、论证,如果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肯定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但“申”字后面既缀上个“论”字,这个词自然就有点像“导论”、“绪论”那样,可理解为“论说”的某种体式。可是它又并非写作理论中的习惯用语,其含义又有特殊之处。
我国最早研究和分析文章体式的权威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他在《论说》中阐述:“论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由此可以看出凡融通种种见解而深入阐发一些或某些道理的文辞,全都可称之为“论”。纵议时事政治的称之“政论”,辨证历史的称之为“史论”,概括总体内容予以阐述的称之为“概论”,论得失与评优劣的可以称之为“评论”等等,总起来都属于“论”,但是每种“论”各有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就是针对给定材料,从自身的观点立场出发进行应对表达的一种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
申论作为一种应试文体,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通过实践经验对申论逐步做出的改进与完善,使申论成为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基本科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就申论这种写件形式,以及思维方式与文章风格上的特征,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高”
“高”指的就是申论具有高瞻远瞩的特征。王之涣的诗中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俗话也说,站得高,看得远。申论文章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立意高,主题高。所以说申论文章就是官样文章。申论写作要从战略和利益出发,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求认识事物要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善于高屋建瓴,善于升华主题。
我们所说的立意高,主题高,并不是空穴来风,信口开河,申论文章的判断标准和尺度主要是体现在政治方面,所以申论文章的主题和立意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要想保持一定的政治高度就必须要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所以说应当具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充分的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
二、“大”和“全”
“大”指的就是写申论文章要“大题小作,作大题目”,大家都知道大题小作是话题作文制胜的法宝,申论文章考查的重点就是说根据特定的问题或事实,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与措施并加以论证的能力,所以说申论文章和话题文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学会“大题小作”也是申论文章制胜的法宝之一。但是申论文章考查的是综合性能力,并不是单单的写作和论证能力,“论”是申论文章的重点,但“申”更加是重点。申论文章的“大”强调的是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宏观上系统、深刻、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相公备升华材料、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制定宏观政策的能力。所以说,考生们在确定文章主题和写文章时应当具备归纳、概括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的能力,要善于从“大”处着眼。
“全”指的是申论文章内容涵盖的面要全和思维要周全,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能以偏概全。即考生的答案务必要根据资料反映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概括;思维要全方位,多角度,要善于运用多角度的分析方法,全面地思考问题;要学会辩证分析,考生应当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答题,防止偏激偏极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申论文章的风格,才能保证多得分,得高分。
三、形式灵活性
和传统的作文不同,申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是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和议论部分组成。它不受体裁的限制分别可以在不同的部分运用不同的文体。概括部分一般是记叙文、说明文、议化文、应用文文体,还可能是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而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文体;政体文本自然就是议论部分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四、资料覆盖的广泛性
由于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所以申论所给定资料几乎没有什么范围的限制,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些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但是结论是唯一的,所以它更加有利于检测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目的针对性强
申论考查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很强,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
从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与测试的命题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目的具有针对性,试题也具有针对性;试题为测试的目的服务,目的则是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六、答案不确定性
申论测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从资料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定论;有的尚未定论,完全要考生自己来解决。这样,考生可以选择从微观的某一领域的层面进行对策论证,也可以从宏观的战略层面进行对策论证。正因为没有确定的答案,才给了考生发挥的空间,考生完全可以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七、“实”和“精”
“实”指的就是申论文章写作要充实和真实,“充实”是指分析的问题和指出的对策要具体可行;“真实”是指内容要符合材料的实际和社会的实际。“精”是指申论语言要准确精炼和表达规范,切忌啰嗦和废话太多,应当注意申论语言的规范问题,申论作为一种文体,语言也是有特定的要求和风格的,阐述内容也是具有一定规范的,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很多提法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高”“大”“全”是申论文章的要求,但绝对要防止“假”而“空”,应该做到“实”而“精”。虽然“大题小作”,是申论文章制胜的法宝之一,但是要知道应该把申论文章写得有血有肉,要坚决杜绝“空”字当头,防止和克服空泛无物的毛病。
【本文由一佳教育魏军老师提供】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