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测查重点
“申论”在公务员考试中测查考生哪些能力
申论是考核公务员文化素质的基础手段
申论考试是当代公务员选拔的一种方法,就是考核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申论考试的内容结构实际上就是公务员日常工作流程的一个缩影。申论考试主要考核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就是指分析事物和概括问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就是指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分问题的现象和本质,辩证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恰当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对考生最基本的能力考核,是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十分主要的能力要素。阅读能力就是指考生要在40分钟左右读完给定的材料,然后根据材料题目的意思和要求,通过对材料的通读、审视、分析、理解和把握,从而为确定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并为下一步回答问题做好准备。理解能力就是指考生必须要通过阅读给定材料,把给定材料蕴涵的意义吃透,要理解给定材料的思想性。由于申论材料的范围广泛,要想理解材料的含义,就要先理解材料的思想性。要理解材料的思想性就必须跳出习惯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材料本身入手,要善于反思。要注意材料的隐喻义,有些材料可能具有比喻和类比的意义,可能是寓言、故事、自然或社会现象,要透过材料表面来审视材料的隐喻义。应注意材料的思辨性,一是应当把握题目、材料和要求的总体关系,切不可只看题目,不审材料和要求。二是应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考生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三是注意发散和集中的关系。就是构思必须做到拓展与集中的统一。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找出其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形成文字表达,为提出问题和对策方案的提出以及对策论证的拟下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考生不能把握材料的全部内容和本质意义,在概括观点、提出问题、提出对策和展开论证的时候就可能偏离方向。
(2)归纳概括能力。总结和概括给定的材料几乎是申论必考的题型,它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和反映考生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所谓的归纳概括能力就是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提炼、加工、理解和概括的能力。它也是申论考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是在四五千字左右,而题目往往是要求用150到200字左右的篇幅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和所反映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在概括材料时应该:
一是概括的角度要准确。概括的角度就是指考生以哪种叙述的口吻和身份在文章中出现,从哪个方面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只有充分地了解题目给定的身份、角度和出题者所反映出的问题,考生概括的问题才会准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才会恰当有可行性。因此考生概括的角度一定不能偏离出题者的意图,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忠实于材料的中心和要点,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全面地理解材料、多思考、多权衡,针对材料反映的主旨,最恰当、最中肯地对材料进行概括。千万不能离题千里,随意发挥。
二是概括的要素要清楚。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是叙述的要素。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它们在叙述中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只有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时间和地点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为它们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通常叙述要将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始和终止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会完整,交代才会清楚。在这些要素中,概括和交代时要简略,突出人物、事件和中心的联系,对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二者是叙述的核心和重点。
三是概括的顺序要合理。虽然对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但是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材料的中心或主题,在概括时当然需要合理的顺序,概括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只有这样才会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四是概括的主旨要突出。中心主旨的鲜明突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要学会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和加工材料,应当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五是概括的详细要得当。无论是写哪种体裁的文章,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平均使用笔墨,文章就不会有吸引力。所以,应当知道哪些材料该写和不该写、哪些地方该详写和略写,这些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一。虽然详略处理的标准对于不同的题材、文体有所不同,但是都要符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当然对文体的容量也要注意。因此,要紧扣中心内容,集中笔墨,务必把主题思想含蓄又深刻地表达出来。
六是概括的线索要明晰。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每篇文章都要有一条主线,把相关材料连接起来,从而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和结构严谨。
综上所述,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考查考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国家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
(3)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就是指在正确的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和去伪存真,透过材料所表现的现象看到材料的本质,从而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的过程。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申论对这种能力的考核,是通过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表述的方式来测评。但是由于材料是零碎的、无序的,就要求考生把材料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对其逐个加以研究,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本质和非本质、偶然的和必然的各种因素。 通过分析把材料的多样性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再表现出来,真正地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现象,准确和完整地表达材料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在申论测试中,理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推敲主题,合理安排结构,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在综合分析时,一定要按材料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总体事物中我分出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的属性, 深刻地揭示出材料的本质规律,从而综合分析材料所表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综合分析能力对考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是申论考查考生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考生能否拿到高分的关键之一,因此,考生应注意培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指考生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加以论证措施的可行性的过程。申论测试中,考生不仅仅要根据材料找出材料的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还要根据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并加以论证。提出对策是申论测试中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思维的开阔程度,以及考查考生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国家公务员完全日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要求考生:
一是模拟身份,了解政务。申论方案设计部分内容可能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要求考生对机关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一些了解然后围绕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再根据具体的问题合理合法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是主次分明,抓住主题。就是要求考生对问题排队,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把握主要矛盾,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关键点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突破了这个关键点,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但是,有些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这就要求考生根据综合分析,弄清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或舍本逐末。
三是设计详细,力争具体。对解决问题提出措施有了初步的设计,还要求考生对提出的各种方案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加的细化、具体化达到可以着手实施的地步。
四是方案评估,力求最优。所谓的方案评估就是对前面所提出的对策与措施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论证,以评估方案是否最优化,选出最优方案。在评估时考生要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对所要评估的对策与措施,多找问题,多找漏洞。考生还应采取收敛思维、正向思维和求同思维,以产生思维共振,克服方案带来的问题,以求得方案的最优化。效益性和可行性是方案评估的两个重要指标。效益性就是指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要求,综合分析对策与措施实施后,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效益,进行利害分析。可行性就是指能否保证以尽量付出最小的代价是、承担最小的风险、产生最小的副作用和获得的收益尽可能得大的情况下,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这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反映在知识的积累上,还表现在考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及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国家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5)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借助语言文字将考生的思想观点和看法等表述出来。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和表达出来。如果考生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就算前面四种能力再强,也是徒劳无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国家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申论考试基本上都是主观性题目,所以要求考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而要想发挥得很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是要求所用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申论写作中,要更好地体现概括性,就要做到理据相谐,考生应把自己的观点、意见和题目所给的材料、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文章有理有据。
二是语言必须是准确的,考生应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选用最确切的词语又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及思想感情,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是语言必须具备生动性,考生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使自己的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说理和抒情更好地结合,增加论证的感情色彩。
四是语言必须有逻辑性,考生要从材料进行推理,由一个判断出另一个新的判断,应合乎道理,把握主次,识别因果,符合逻辑规范。
五是语言要有鲜明性,语言必须论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贬什么必须干脆,要让阅卷人清楚考生的思想倾向性。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