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创时代”如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15-11-25 10:09:25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社会活力是整个社会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富于创造力的良好状态,也是社会进步的机制因素和动力因素。而衡量一个社会的活力程度,创造力是其中重要指标之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个重视创新发展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十三五”时期,中国如何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创新发展中的江苏探索或能给人以启示。

“创时代”呼唤“创业保姆”
今年10月16日,2015中国“互联网+创业”大会在江苏宿迁开幕,该市被授予中国“互联网+创业”大会会址。如今的宿迁,4万多家电商在这里通江达海,从事互联网创业及关联产业人数超过30万,每140人就有1家网店,每17人就有1人吃“网络饭”,京东、淘宝、当当、苏宁易购等全国知名龙头电商纷纷落户……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要求能否落地生根,还要考验各级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陈劲认为,政府在支持创业中应该扮演“保姆”的角色,将创业者“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才能激发社会各界的创业积极性。
“你这个项目到底是想做平台还是产品?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从你们的团队特点来看,我们认为还是更偏向于产品。”这是10月12日下午,在2015苏州市“金枫创投杯”创新创业竞赛暨第七届苏州市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评委对创业项目的一段点评。在这个专门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创业者或在苏高校在读大学生的创业舞台上,创业者们并非追求“炫技”,而是更加期待专业评委对其创业项目“把脉”。
早在2011年,苏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就创办了“创业大讲堂”,面向全市居民,设置攸关创业成败的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知识和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主题,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担任主讲,让广大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前有了参照和比较,创业思路更加清晰。
给“创新种子”多点灌溉
创业创新者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创新者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创新路线图: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表示,企业是微观经济细胞,既是市场主体,也是技术创新主体。在鼓励其创新的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创新体制机制,保驾护航。他认为苏州高新区引入科技保险的做法值得借鉴。2013年6月,苏州高新区3家企业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等签订了专利保险协议。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孟繁茂介绍:“自从相关专利技术及产品上了保险之后,不仅专利技术及产品有了保障,而且客户更加信赖我们的产品和技术。”
江苏无锡则从学校抓起,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高中阶段萌芽。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设立了云课程基地、“想象·创造”课程基地,今年初还开设了创客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技产品的发明创造。
该校老师胡晓军表示,推广创客课程,不仅要解决师资问题,还应建立起跨学科的授课团队,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等。
找准社会创造力新的飞跃点
走进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迎面看到的车间、烟囱、发酵罐等,充满工业制造的气息。然而,这里却是苏州体量最大、集聚率最高的文化创意设计新高地。产业园总经理沈钧介绍,这里原是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老厂房,现在有60多家设计单位入驻,包括善水堂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艺品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设计企业,众多优秀青年设计师在这里精心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奖。
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产业的根基和生命,这与创客的特质不谋而合。苏州市文产办副主任谢芳说,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整合了资源,可以收获“1+1>2”的效果,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相当一部分项目属于传统手工艺范畴,但一个现实问题是,不少手工艺品长期停留在对前人的模仿和复制中,缺少独创性和品牌效应。
杨明洁是我国著名工业设计师,曾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其创办的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产品策略与创新设计顾问机构。“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不断创新与优秀创意,在保护非遗技术的同时,还要推动部分非遗项目产业化。”杨明洁说。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燕红认为,要加速形成持续创造能力的机制设计。一方面推动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使更多人能够掌握物质型文化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技巧和知识,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生产与制作能力;另一方面,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在线文化论坛、文化博览会和展览会等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促进知识产权交易,推动文化创造能力的提升。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最大保障
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是对社会活力最有力的激发。面向“十三五”,中央把对人才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中国的人才优势是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第一要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人,不是工业基础。因此,他认为用好人才是激发社会活力的第一要务。
“新形势新常态下,人才是苏州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活力激发的重要支撑。”苏州市副市长徐美健介绍,从2010年起,苏州便推出实施“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目前已评选出163名高技能突出人才,1193名高技能重点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资助培养产业急需的青年高技能人才5425名。
徐美健说,近年来苏州在推动人才纵向流动机制上已经做了部分探索,比如户籍制度的放宽、住房的优待、子女的就学等等。同时,自2013年开始,创办“苏州技能英才周”,打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新品牌活动;每年实施“111”高技能人才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技能提升计划等多种模式,大力提升城乡劳动力技能。
倪光南院士建议,在突破人才纵向流动机制方面最迫切的是建立透明、公平的竞争机制,唯才是举,以充分的竞争保障人才流动的畅通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