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进口食品”坑不小

发布时间:2016-01-07 15:07:23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进口食品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也随之增加。
进口食品在中国有多畅销,看看今年双十一天猫的成绩单就可以略知一二。在预售阶段,13个国家馆预售的进口食品就已经卖空。从奶粉到巧克力,从饮料到辣白菜,通过网络,国人可以尽情享受世界各地的美味。在实体市场上,无论高大上的商场还是街边小店,也随处可见进口食品的身影。
12月11日,《新民周刊》记者参加了一场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办的“长三角跨境食品安全研讨会”,会上,该局副局长周举文提供的数据显示:“以2014年为例,上海口岸海陆空包括邮件、快件总额,达到1.14万亿元,占全国的27%,占全球的3%。上海港吞吐量连续九年全国第一,其中集装箱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其中,上海口岸进口食品11万批次,计334万吨、90亿美元,增长10%。特别是乳制品、高附加值食品等的进口量大幅增加。而这些到岸食品,不仅流向上海市场,许多还流向了长三角各省市。
可见,市面上进口食品数量的增加,是有切实数据支撑的实实在在之事。那么,市面上的进口食品是否安全呢?为何同样的进口食品会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呢?
差价为何如此大
同一款德国产啤酒,在城市超市卖到20块钱一听,可在街头所谓“自贸区食品专营”之类的小自选店,20块钱可以买四五听。一模一样的包装,一模一样的口感,完全不一样的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首先,在上海,城市超市以中产以上人群为消费对象,即使国产品牌的黄酒,在农工商超市卖6元的,在城市超市也得卖8元。毕竟,城市超市往往开在大型商业中心里,销售商品的价格会略有提高。
其次,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街头小店售卖的进口啤酒以及其他食品,价格比大超市低,一大原因是商品临近保质期。以城市超市卖20元一听的啤酒为例,其在距离保质期尚有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即流入街头小商店,以10元一罐甚至10元两罐的价格售卖。到了临近保质期,则以10元三罐售卖。甚而,有的小店在其过期一周左右,仍以10元四罐售卖。当然,过期后再卖,已经触及底线属于违法了。
也有个别小超市,在购物小票上加盖一个印章,提醒——“售出商品在保质期内,特此证明”。如果消费者不加注意,买到过了保质期的或者变质食品,也几乎没机会与商家争辩,只得自认倒霉。
如今,大卖场多开设临期食品专柜。其中商品价格,大约是正价商品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而街头巷尾一些所谓“自贸区食品专营”之类专卖进口食品的小店,如果售价在城市超市卖价的一半以下,则大多是临期食品。因为其进货渠道本就是在临期商品处理点等处,进价低,商家利润仍可观。
作为消费者,当然亦无妨选购此类商品,但必须看清保质期,买回家就吃。
除了因超市档次,以及临近保质期长短不同,还有一类价格差完全是因为商品本身产地。同样以啤酒为例,在一些进口商品小店多印有洋字码的黑啤,售价5元一听,仔细端瞧,竟然是太仓生产的,所谓中外合资品牌。再仔细看,那花体的拉丁字母,竟然是正宗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的某某“heipi”。一些号称专卖进口食品的小店,无非是将进口食品和小品牌包装洋气者混搭摆放。
检验难度在加大
在“长三角跨境食品安全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通过实践发现,进口食品与国产食品的检验检疫侧重点不相同。进口食品在原料、制作工艺上,与既往概念上的国产食品比,差别更大,变化更多,有着超越于国产食品的一些问题。现行检验检疫执法标准与进口食品执法应有的标准存在脱节,一些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添加非法添加剂之类的化学问题,而是其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偷工减料、掺假、以次充好、冒充产地等等,而采用传统检验检疫方法,不仅浪费检测资源,还存在许多与进口食品特点不匹配的地方,导致检测结果事实上毫无意义。比如一款法国红酒,明明不是波尔多的,它标明波尔多,通过化学检测等手段,又如何能检测出来呢?传统方式很难查!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仅2015年10月,就有17批次来自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进口葡萄酒不合格。进口橄榄油的不合格问题亦十分突出,前不久意大利多个品牌橄榄油被查出“掺假”。为了对付这些假冒酒、油,科学家也煞费苦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袁飞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做报告——《高分辨质谱在进出口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其中提及红酒中非法着色剂65种已有快速筛查办法。
北京疾控中心邵兵研究员告诉记者:“前几年,媒体主要关注食品中非法添加剂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一份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对食品安全满意者,仅仅达到29.30%,其中大多数人也视非法添加剂为‘洪水猛兽’,而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的致病因子有生物性的、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非法添加剂问题,仅仅是化学性的问题中的一部分。”邵兵解释说,在西方食品安全问题中,诸如用马肉冒充牛肉,就属于掺假;而1970年代,英国就曾经发生过三聚氰胺用于鱼饲料的问题。太阳底下无新事,假冒伪劣中外皆有甚至类似。
统计显示,2015年1月至10月,进口食品被检出不合格的前十大原因是:标签不合格、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过保质期、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水分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霉菌超标、品质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这10类不合格食品为1282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54.6%,超过一半。此外,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砷超标、超范围使用苯甲酸、铜超标、违规使用化学物质酸性红、山梨酸超标的现象也不少。
邵兵拿出的统计数据表明,跨境电商、微信网店、摩托送餐外卖等已成为一线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新温床。食源性疾病在中国的漏报率高达99%,全球肝吸虫病80%在中国,单增李斯特菌导致的孕妇流产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在132.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鸡翅等冷冻产品中查出单增李斯特菌者,屡有发生。2015年,美国蓝铃冰淇淋查出单增李斯特菌也曾被媒体广泛报道。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邓晓军博士则透露,目前该局正与光明集团合作,建立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仪技术分中心。同时该局还增大食安领域相关仪器、设备的投入。以此为基础,高精尖设备能快速检测筛查违禁、农药残留、过敏源和其他毒素;对食品中重要农化学品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技术研究更进一步;针对掺假溯源检测色谱串联、同位素溯源等方式跟进。邓晓军同时透露,虽然上海检验检疫局是国家质检总局确认的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牵头部门,但长三角进口食品溯源仍必须利用各家之长,换言之,联动机制决不能放松。
回顾过去几年,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初步建立了协同服务体系。比如针对三聚氰胺事件的严重影响,上海检验检疫局联合上海化工院、江苏和宁波检验检疫局研发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同时固相萃取柱,制定国家同位素标准物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联合杭州埃夫朗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食品快速检测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平台,研发莱克多巴胺、大肠杆菌O157:H7检测试剂盒,填补了国内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空白;联合浙大、上海交大建立了奶制品中阪崎肠杆菌试纸条快速检测平台、无毒化胶体金制备技术及抗体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并配套建立标准操作规程;针对益生菌微生态功能性食品消费高速增长的问题,联合开展长三角地区微生态制剂关键检测技术及溯源体系建设。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