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容错机制

发布时间:2016-04-12 11:24:02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撑腰不放水 追责不打折(干部状态新观察·关注容错机制)

    核心阅读

    当前,改革攻坚任务繁重,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压反腐态势不减,一些干部产生畏难、观望的想法,“求稳怕错”,担心“做多错多”。去年以来,广东佛山市推出“三个区分”履职容误机制,尽职或免责,失职必追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

    “我们分局共18个人,个个都想转岗。为什么?人手少,责任重,压力大。”谈到之前的队伍“人心浮动”,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安监分局副局长王建华记忆犹新:分局聘用人员多,专业知识不够,但辖区有1300多家企业,天天不睡觉,也巡查不过来。每年只要发生一两宗事故,“饭碗”就砸了。

    不过,这种状况已明显改变。从去年年中开始,佛山推出“三个区分”履职容误机制,尽职或免责,失职必追究,为改革担当者撑腰。佛山成功举办首个全国性“互联网+”博览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都是敢闯敢试的结果。

    卸下包袱

    容误机制让干部少了顾虑,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去年6月,佛山市纪委以“消除顾虑、鼓励创新”为出发点,探索干部队伍履职容误机制,提出“三个区分”——把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与明令禁止后有规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

    佛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力认为:“改革会有风险,干事难免出错。只有正确把握改革失误与严重违纪、改革探索出现偏差与钻改革空子谋取私利等区分的政策界限,让大家放下包袱,锐意进取,才能激发创业活力、推动创新发展。”

    禅城区张槎街道位于佛山市中心地带,“村改居”之后,传统生活方式、产业形态变了,但制度建设滞后,配套措施缺乏,群众上访不断。街道干部想改革,怕一旦失误求救无门;居委会想创新,担心得罪人丢“票源”。前怕狼后怕虎,一次次酝酿改革动议,却“迟迟砍不下去”。

    有“三个区分”做后盾,张槎街道干部消除了后顾之忧,大刀阔斧地推进治理创新。办“村官学校”,派警官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实施“三民”(民风、民俗、民生)工程,打造“智能村务”平台、建立企业家总商会。举措很快见效,许多纠结多年的社会矛盾烟消云散,去年至今群众“零上访”。

    “制度与现实发展之间往往存在时差,须靠基层创新举措来弥合。‘三个区分’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起了‘保护伞’。大家做事有底气,不再担心改革‘领头羊’沦为失误的‘替罪羊’。”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安泉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深有体会。

    当然,履职容误绝非纪律“松绑”、作风“放水”。佛山市纪委强调,即使按“三个区分”认定免予责任追究或者从轻、减轻处理,也要严格遵循查证程序。去年,佛山为513名受到错告、诬告的干部澄清了问题。

    该严就严

    三种情形不准免责,明确权责清单避免推责诿过

    佛山市规定,对积极防控风险、决策公开透明、维护群众利益、探索性试验、旨在改革的无心过失等6种情形,免予责任追究或从轻、减轻处理。同时,对有规不依、借改革名义谋利、阻碍改革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等3种情形“零容忍”,一律不准免责或从轻发落。

    国土、城管、环保、安监、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管辖范围广,面对企业多,工作压力大。南海区环保局副局长曾景棉形容说:“每天就像坐在火药桶上。”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衔接不畅、随意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此,高明区大胆探索“一门式”综合执法,全区35个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纪检部门集中“上平台”,对行政执法案件统一录入、处理、移送、监督,借此减少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扯皮拉筋”现象,还扫清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障碍。与改革前相比,高明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案件,平均立案时间缩短90%以上,破案率提高30个百分点。

    目前,佛山市陆续公布了政府所有权责清单,其中包括市、区两级政府共保留行政职权11700多项、禁止和限制投资措施591条、准入审批事项415项等,明确部门之间权责关系,突出权责对等,推进法治建设,避免争权、推责、诿过。

    佛山市纪委副书记徐东涛说:“履职容误机制是动力机制,也是压力机制;是制度补漏,也是气场营造。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干部形成崇尚‘敢为’‘有为’、拒绝‘不为’‘乱为’的自觉追求。”

    干净干事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主动作为不再进退两难

    如何把握政商关系,是履职容误机制必须考量的重要参数。

    南海区有127个村级工业园,一些小微企业效益低、污染大、管理难。依照法律法规,很多不达标企业必须关闭。能否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堵”“疏”结合,既整治生态环境,也帮企业转型?很多干部有这种想法,但不敢贸然实施。

    “一罚了之或一关了之,政府很省事,但企业损失大。我们想做点探索,帮企业一把,又怕人说‘官商勾结’‘捞过界’。真是进退两难啊!”南海区环保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梁伟鹏说。

    “三个区分”公布后,南海区环保局干部如释重负,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整治环境污染,也为企业保驾护航”,并决定“尝试一下”。2015年11月,南海区环保协会协调组建公益团体——“环境服务队”,覆盖所有村级工业园,义务提供环保调查、技术咨询。

    “开头并不顺利!企业以为我们是来谋取好处的,话难听,门难进。”总队长田雪梅是创始人之一,见证了“环境服务队”的成长,“为了防止误会,我们签订了廉洁承诺书,进园区只准以志愿服务者身份活动,自带矿泉水,买盒饭,不占企业一分钱便宜。时间一长,很多企业主主动找我们出谋划策。”

    几个月过去,“环境服务队”闯出了名气,下面成立了9个支队,吸纳了23家企业会员、40多名顾问、100多位志愿者。他们先后对9个村级工业园、539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免费体检,并提出“一企一策”“一村一策”的整改思路。预计,“环境服务队”两年内可巡查完区内所有村级工业园。

    “环保服务队”相当于第三方组织,充当政府、企业之间的“防火墙”“传感器”—— 双方“背靠背”,没有利益关联;但“心贴心”,能够及时互动。南海区纪委驻区环保局纪检组长刘清瑜说:“干部干净干事,企业安心安全。‘亲’‘清’二字,是大家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自觉遵守的准则。”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