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重构生活:新媒体,新人群

发布时间:2016-08-09 12:13:37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技术与信息爆发的时代,新的媒体形态加速迭代。微信等社交新媒体以及各类手机应用日趋火爆,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步发力。新媒体从业者以其内容生产重构信息传播,在人们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记。

“无新媒体,不生活”

近年来,以网络、移动终端等为载体的新媒体手段已经全面“入侵”人们衣食住行各个环节。在福建福州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张春今年31岁,他自称是新媒体的“重度使用者”。在一天的生活中,他绝大多数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来自各种新媒体客户端、微博和微信。

“每天早餐时间我都会用手机看新闻,主要通过网易、新华社等移动新闻客户端分版面查看。我一般必看的有国内、国际要闻和体育新闻。出差乘车或打发时间的时候,我也会通过微信订阅号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张春说。

为了及时获取消息,张春对手机新闻客户端设置了弹窗提醒,如果发生了重大新闻,手机会第一时间通知。重大热点事件发生后,很多新闻客户端都会开设专题,实时跟踪最新进展。这样的信息渠道无疑更具优势,张春由此成了“新闻潮人”。

“一些大事发生后,我会看微信里大家如何传播。微信不是我获取新闻事实的第一来源,但事件发生后,观察分析类文章在微信上反而更多,能为我分析新闻事件提供更多角度的思考。”张春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近年来,微信公众号的大发展,垂直应用的大拓展,凸显了社交化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数以百万计的草根创业者正在移动平台上“野蛮生长”,深度改变信息传播生态。

拥抱趋势,拥抱用户

在众多新媒体内容生产者中,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运营者距离用户最近、最直接,这些生产者也是新媒体时代最了解用户心态的人。在福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叶先生“玩”自媒体已经2年多了。目前他正在运营一个微博公众号和微信公众号。

“这两年做新媒体的最大感受,就是不管做什么公众号,最重要的还是内容的垂直化,也就是找准新媒体公众号的定位,找准用户群最需要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推送。现在微博、微信群的自媒体公众号多如烟海。后来者往往需要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做精做细,才能有铁杆粉丝群体。”赵先生说。

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贴近用户,与用户产生共鸣往往才能取胜。拥有370多万粉丝的“@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博主孟令悦表示,这个微博号既非官方运营,也非营利号,纯属自己运营,直播北京的突发事件、热点事件,转发求助的信息,曝光不文明的事情,弘扬北京的文化、好人好事等。由于很好地迎合了新媒体用户的需求,这个号码获得大量忠实粉丝,并成为及时通报舆情、化解矛盾和辟谣的平台。

南斗智库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者李朝帆积累了不少运营心得。“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做公号首先需要明确定位,根据定位选择目标群体。”他介绍,南斗智库属于一家民营智库机构,目标人群是20岁至40岁的知识分子群体。“只有根据定位需要紧紧抓住用户心理,提供优质内容,才能‘刷粉’。”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南海仲裁案让李朝帆想出运营新招:通过单位智库研究人员的分析和研判,几篇有关仲裁案政治闹剧的文章点击量均超过10万。他说,从用户心理来看,优质的内容使得用户容易转发形成一种“共识”心理,进而激发更多有“共识”心理用户认可,从而达到传播目的。

谈及当前新媒体的竞争形势,李朝帆表示,虽然竞争激烈,但从业者应该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不散布谣言,不靠“标题党”曲解文意。新媒体人应拒绝传播转载虚假信息,核实不了的,不能人云亦云地参与转载。

在新媒体时代大潮下,一些传统的宣传教育平台也在新媒体人群的参与下,开始自我革新。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的“别笑我是思修课”微信公众号是该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思想传播的重要创新平台,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和师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取代了以往较为枯燥的传播方式,吸引了校内外1万多名“粉丝”关注。

新媒体质量把控是关键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付晓光认为,新媒体“新”是一个阶段性概念。最初的互联网主流是网站,而今天的主流是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

一些用户和内容生产者认为,新媒体要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从业人士精准面对用户的需求和心态,做好内容和服务。

——提升服务性,改善服务体验。“公号运营,走心才是王道。”海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汪叶金大二时通过学校官方网站选择选修课,当时官方信息繁杂,非常不便。他决定自己利用专业知识,做一个自助查询工具。于是,“海大小伙伴”微信公号的想法诞生了。起初,“海大小伙伴”成为海大学生获取校园信息一种便捷的途径方式。后来,汪叶金逐步扩展内容范围,针对一些校园或者外部环境的事件发声,迅速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汪叶金化身“小枫”同学,在后台经常跟粉丝交流。工具的便利性和“小枫”同学就校内外一些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在校园内迅速积累了口碑。“优化好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汪叶金说,做好新媒体内容,就是不能伤害用户,而要用优质服务吸引用户认同、参与新媒体。

——把握真实性,提供靠谱信息。真实性仍是新媒体发展中的痛点。如今很多人发现,当新媒体信息呈现海量爆炸的时候,用户反而出现接收困难,甚至出现了很多虚假消息扰乱视听。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杨秀侃表示,今年很多新媒体报道出现“剧情反转”,前后事实不一。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资讯的真实性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新媒体人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教训。

——提高安全性,构建安全环境。江西南昌市民韩好轩说,虽然新媒体较为便利,但新媒体的信任度还是不高。比如,微信上经常有集赞换门票的活动,不法分子借此收集用户信息进行诈骗等活动,让人深感忧虑。

专家指出,目前对新媒体监管和内容生产引导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新媒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到新媒体的环境治理中来。

 

 


责编:一佳教育